自京师戒严以来,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,连朝中大臣们也感到诸多不便。

趁着永乐帝心情略有好转,内阁几位大臣联名上书,请求解除京师的戒严。

出乎意料的是,永乐帝竟然批准了这一请求。

不过,永乐帝对京师周边军队的掌控并未放松。就是宫中禁军也频繁轮换,近身侍卫的更替更是频繁。

可即便如此,永乐帝仍旧心存忧虑。

连续数日,他都召见天字卫锦衣卫蒋琛,不断派遣他执行各种秘密任务。

好在戒严令一解除,京城就迅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景象。得知刺杀皇上的大案是由皇太孙与解缙大学士负责的,百姓们安心不少。

这两人不仅都聪明绝顶,更以仁慈著称。尤其是皇太孙,被公认为皇家中最仁孝之人,许多老人私下将他与建文帝相提并论。

有他主持查案,想必不会牵连无辜。

老百姓都议论纷纷,到现在锦衣卫除了抓捕女真奸细外,再未发生大规模搜捕。可不全都是因为皇太孙和解缙二人的功劳?

就这样,京城内外逐渐安定下来。

唯一的例外却是刑部大狱外的街道,近日似乎比往常更加热闹。清晨天还未亮,便有摊贩售卖早点;夜晚,吃宵夜的人群也络绎不绝。

但细心之人会发现,这些食客似乎都紧盯着刑部的大门。

这天上午,突然有人传话给协助解缙审案的刑部侍郎赵逸,称外面有人求见。赵逸走出衙门,发现来人乃是京师钱庄老板,也是同乡的张士政。

两人仅是点头之交,并无深交,除了在同乡会馆见过两次外,无任何私下往来。

今天张士政突然造访,赵逸感到事有蹊跷。他本想拒绝,但转念一想,毕竟是同乡,将来或许有用得着他的地方,于是决定见上一面。

张士政极力邀请赵逸喝酒。赵逸先以公务繁忙为由推脱,但正逢午饭时间,盛情难却,只得随张士政来到刑部对面的醉香楼。

进入酒店后,赵逸被带到了楼上。

一路上张士政过分的殷勤,让赵逸更感不同寻常。张士政虽是京师一家颇具规模的钱庄掌柜,但一向以吝啬著称,是个十足的铁公鸡。据说即便同乡借钱周转,也需费尽周折,若无担保,连一两银子也借不到。

今日竟如此慷慨,实在令人费解。

上楼后,赵逸注意到楼上四五个雅间均开着门,屋内并无客人,只有一个雅间关着门。正疑惑间,张士政已推开房门,将赵逸送入雅间。

进屋后,赵逸见一位公子背对着门,站在那里。

“这位是?”

那公子转过身来。

赵逸吃了一惊。只见那公子戴着诡异的面具。

“不知道尊上是哪位?既然不想以诚相见,又何必请赵某人来此?告辞,告辞!”

赵逸颇为不悦。既然请他来见,却为何又不以真面目相见?

“赵大人,赵兄!先坐,慢慢聊。这位公子不便以真面目示人自然有道理。等下赵兄自然会明白的。”

张士政硬将赵逸拉到了桌子上,然后自己便退出雅间关好门,只留下赵逸与神秘公子。

“敢问阁下找下官所为何事?”

房间内的气氛让赵逸深感不安,他想尽快离开这里。

“这两日你们在审问女真细作,可有进展?”

对方一点不客套,上来便直接打听审案的事情,赵逸立刻警觉起来。看来之前的判断不错,此人非比寻常。

“此事乃朝廷机密,恕难奉告。”

且不说解缙再三强调审案之事要千万保密,仅凭刺杀皇上这样的大案本身,赵逸就知道绝不能随便泄露任何秘密。

赵逸不想多纠缠,冷着脸站起身便欲离开。

“且慢!”

面具公子说道。

此时,一位书童从屏风后走出来,他手上还捧着一个盒子。

赵逸这才注意到屏风,没想到后面竟然还藏着个人。此二人装神弄鬼,更令赵逸不快。

“这是干什么?”

“不看看盒子里有什么吗?”

那书童将盒子放在赵逸面前,掀开盒盖。只见盒子中竟是一整摞银票,最上面一张写着五百两。粗略算下来,这盒银票至少价值数万两。

“哼哼!别费心了。此事关系重大,在下仅是一名侍郎,无可奉告,告辞。”

“慢着!”

让赵逸没想到的是,面具公子的口气异常严厉,不容置喙。

“公子打听这件案子有什么企图?莫非你也参与其中?要是这样,别怪赵某通知锦衣卫了!”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